我校马贺利教授荣获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编辑: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8-03-29

日前,辽宁省教育厅公布了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名单,经学校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厅长办公会审议,我校冶金工程学院马贺利教授荣获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人物简介:马贺利,男,回族,1963年3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半岛平台冶金工程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职称,东北大学兼职硕士导师,冶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讲《铁合金冶金学》、《冶金原理》、《物理化学》、《复合矿综合利用》等8门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2006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7年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师,2012年获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获得辽宁省第十三届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名师奖。

人物事迹:

三十年躬耕教学 三尺讲台育桃李

——记辽宁省第十三届本科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马贺利

“我真的没想到这个教学名师奖会颁发给我,应该给更年轻的人!”坐在对面的马贺利老师声音平和,头发花白。今年已经55岁的马老师非常善谈,讲述自己从教近30年的工作经历,逻辑清晰,对一些重要的工作经历,日期常常能精确到某月某日。

从炉前到讲台,从技术员到教授,一步步坚实走来

马贺利1985年8月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成为沈阳铜材厂熔化车间一名实习技术员,高温、苦、累、脏没有难倒他,半年后就转成车间工艺技术员,一年后被任命为半连续工段段长兼车间团支部书记。工厂一干就是三年,苦练内功的现场工作经历,为他事后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988年6月,一次偶然的契机,马贺利调到本溪冶金专科学校任教,从此便从炉前走上了讲台,从实验员做起,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在做实验员期间,马老师负责的实验室是免检实验室,实验台干净整洁,实验物品摆放被绘制成示意图,前来做实验的师生按图索骥一目了然。“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马老师严谨细致、善于思考的工作品格给师生和领导留下深刻印象。3年之后,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能力,顺利转岗成专职教师。

马老师对于实验室有深厚的感情,1992年,他的第一篇科研论文从这里完成,1997年,他担任炼钢教研室主任之后,投身建立炼钢实习基地,撸起袖子和实验人员一起安装调试感应炉、电渣炉、电弧炉等冶金实验设备,直到今天,这些实验设备依然在发挥着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作用。他说:“现在行政事务缠身,还是爱往实验室钻,即使修修炉子也非常有乐趣!”

1996年,当年教研室主任见他下班后也常常在办公室备课,就给了他存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档案卷柜的钥匙,让他多看看,他也没多想,这一看就是半年,对十几年制定和修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他挨个看、比照着看,渐渐地冶金专业各门课程的架构在他脑海中越发清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在他心中随之变大。1998年,他担任冶金系主任助理,负责专业建设,组织冶金专业改革,承担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的结题工作。2002年,他正式担任冶金系主任,大力鼓励教师继续读书深造,先后有近12名教师走出去攻读研究生,在这期间,学生实习是整学期下工厂,老师要跟着学生3班倒,为了解决人员少排班难的问题,他常常是中班连夜班在现场指导学生工程实践。2006年,主持完冶金工程专业的评估和答辩工作,顺利通过了辽宁省教育厅专家的评估和冶金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申请工作。

教无止境,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马老师一直处在学习状态,对知识更新的焦虑也时刻警醒着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冶金学院一位青年博士教师这样评价马老师。

1991年,马贺利老师开始带班当班主任,为了更深入了解本班学生,他又重新当起了学生,随班学习铁合金冶金学、冶金原理等课程,几乎堂堂不落课,工程数学、工程制图等外系老师的课程也在学习之列。学生学什么他就跟着学什么,这种学习的热情不仅感染了学生,也积淀成他自己的一笔人生财富。当年退休教师许华清徒手绘制几何图形,坚持精准的仿宋体板书;谭作信老师上课铃声响起时开始板书,做完课堂总结,在黑板右下角画上句号,刚好下课铃声落下;郭永江老师板书长征路线图,画完和书上对照完全一样……他绘声绘色讲述每一位老师特色,对当年的优秀老教师如数家珍。这些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基本功,完美的课堂把控能力时时激励着他,近30年来,他以这些优秀师者为标杆,不断锤炼身为教师的“教”的看家本领,一点点提升自己不敢懈怠。

马贺利老师是冶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这样一个行政管理和科研学术上的大忙人,依然能做到在教学上倾情投入,对教学始终保有热情。“不能糊弄学生,是一名教师最起码的师德。”马老师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思考。教学中会遇到善于思考的学生常提出自己的设想,他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一位学生向马老师提出“氢气炼铁”大胆假设,马老师经过慎重思考,与学生一起讨论大容量氢制备的经济性和储运过程的安全性存在的问题,阐释“氢气炼铁”为什么在理论上可行,而在现实条件下工程实际中未取得商业应用的原因。在他办公室挂着一幅毕业生送给他的“教学相长”的匾额,他十分珍爱。

近年来,马贺利老师带领学生致力于碳化硅晶须制备和铁尾矿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经过几十炉次的试验(每炉周期7天),已初步探索出碳化硅晶须在直接加热炉内的生成机理,找到了合成碳化硅晶须工艺条件。在结合科研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他看来,科研和教学会相互促进,教学过程中会发现科研问题,而把科研方法和经验迁移到教学上,用科研思路去研究教学问题,把教学问题研究透彻后,就会发现教学和科研一样,别有一番洞天。

他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首批在校内使用英文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查阅大量英文资料,使国内外先进、成熟的专业相关内容体现在教材中。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系,采用倒推法设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开设专业课,按照专业课的需要开设基础课。专业课强调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他讲授的《冶金原理》专业性强、学生有为难情绪,他就想办法动脑筋,怎么样提高学生兴趣,使枯燥原理更容易理解。教学中常常运用问题导入法,先提出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用理论去讲解,使理论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在马老师眼中“课比天大”,他总是以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地讲课。对待学生,他苦口婆心、爱生如子,2015级有两个学生课后询问冶金行业现状的问题,马老师利用1个多小时的时间,客观地向他们分析行业形势,希望他们能消除顾虑,重拾对本专业的信心。

2007年以来,马贺利一直担任冶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他持重的性格就像冶金学院的一颗定心丸,不管钢铁行业如何风云变幻,他始终保持对本专业的信心和热爱。冶金学院师生评价他:为人谦和,做事低调。近30年来,他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表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一位为师者的责任与大爱。

(文稿:冶金学院 杨蓓蕾)

 


版权所有:半岛平台   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邮编:117004

辽ICP备05022358   辽公网安备 21059002000101号